*带着奶奶坐地铁...
![]() | 带着奶奶坐地铁... |
聪儿出生于2004年7月12日,现在10岁5个月16天 贝儿出生于2005年12月1日,现在9岁0个月27天 |
...古老的万里长江,见证着武汉交通建设史上又一座里程碑──2014.12.28号的上午,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通车试运营,“芳草绿”列车从汉阳穿江而过,三镇共圆地铁梦;相距700米的长江上游,身披“国际橘”外衣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及两岸接线通车,为二环线“扣”上关键一环。一座城市,在同一天新增一桥、一隧两大跨江通道,武汉再次书写前无古人的新纪录。
这是报纸上的报导信息,孙女们知道这些信息,爷爷在聪儿的建议下,选择乘坐地铁四延长线,去紫阳湖坐水上漂。也算作是为这两桩喜庆之一作个见证,凑凑热闹去。
爷爷给她俩的任务却是,“今天,你们要带着奶奶,安全地乘坐地铁四号延长线,当好向导。”
老伴陪孩子们出行少,主要是身子骨不好,今天还是贝儿给‘将军’来的,这不,走了一站路,背心就有汗,“你们谁帮奶奶擦拭背心上的汗?”
聪儿接过爷爷手中的毛巾。
今天的阳光明媚,孩子们边说着话边找地铁站台。
“爷爷,知道地铁站为什么用大写的‘M’作标志。”聪儿问。
“不知道。”爷爷实话实说。
“地铁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是‘M’”
爷爷心里想,回去一定要查实一下武汉地铁这标识的意义,免得孙女们进一步深入的问。(武汉地铁识别系统LOGO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国际化的标识字母‘M’,下半部分是象征地域特色‘WH’的文字变形,字母‘H’拆分为3个等体积色块,象征“两江交汇、三镇鼎立”,这也暗喻武汉地铁遍布武汉三镇,在公共交通方面的重要地位。)
四号延长线的开通,意味着武汉三镇地铁,已联成网络:地铁2号线可与汉口火车无缝换乘,在武汉火车站、武昌火车站,地铁4号线也可与火车无缝换乘。
地铁4号线与地铁2号线有两个换乘站,分别是洪山广场站和中南路站,它们是我国大陆地区首例‘连续同站台换乘’模式,2号还可以同一号轻轨线驳接。
进入地铁站,爷爷和奶奶用老年票,直接乘坐,聪儿的是电子学生票,唯有贝儿要买票进站。
“爷爷,给我2元硬币购票。”贝儿和聪聪姐姐去自动售票机前看了说明,要购买去‘首义路’站的票。
进站闸机,前面的一个乘客试图用一个公汽IC卡刷二次,供二个人使用,闸机只响过一次,闸门呢,也只开启一次,看来是一人一卡。孩子们又来了‘问’:为什么IC在公汽上可以刷多次,地铁只能一次呢?
“地铁用的磁卡除记录钱的信息之外,还要记录你的到站信息,多坐了站,磁卡会报警续费...”爷爷回答。
看来,坐地铁购票,要备好零钱(1元、5角硬币或纸币5元),售票机自助买票更容易;快捷出行使用储值卡,享受打折优惠,聪儿告诉爷爷,她的电子卡是七折。
爷爷提醒贝儿“磁卡要保管好,出站时要放入闸机,才能出站的。”
通过闸机后,孩子们仔细地看着各种指示牌,到达站台候车时,站在黄线以外,等待列车进站停稳,车门和屏蔽门都打开后,按先下后上的次序上车。
地铁站内包括目的地、注意事项等各种指示牌都非常醒目、齐全;旅客如果严格按照这些指引去乘车的话,就可以快捷、安全、正确地乘坐地铁了。
......
在紫阳湖公园玩了半天的孩子们,仍乘坐地铁,聪儿在洪山广场换乘2号线,到汉口还要换乘1号轻轨,才能到达外婆家。
爷爷呢,汉街站下去游泳去,叮嘱贝儿照顾好奶奶...
20分钟后,爷爷接到聪儿的电话,说是她下了一号轻轨,已经走到她的学校,离外婆的家已经不远了;
爷爷电话贝儿:“聪聪姐姐已经快到家了,你们在哪里?”
“我们也下了地铁,正在找出口,爷爷,您等着,我到上面的出口看一看...爷爷,是我们早上进去的地铁口。”
“你表现很好,出口也找对了,把奶奶带回家里哈...”
爷爷这才放心地游泳去...
******
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比如乘坐公共汽车,有很多成年人坐反了方向,乘地铁呢,坐错了线路,明明有很多明显的标志,有些人就是不仔细看,跟着人流走,结果是随大众走时,并不是自己所要的路线...
爷爷要孙女们带着奶奶坐地铁,实则是奶奶的方位感觉,不如孙女们,加上地铁这新事物,奶奶更是少见,孙女们当向导,既巩固了她们自身的‘地铁知识’,又熟悉了新的四号延长线的各站点,不是又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吗?
2014.12.28
此文已被博客管理员"鼎儿宝贝"推荐到博客首页"成长日记",奖励20分
发布于2014年12月31日 19:34 | 评论数(7) 阅读数(882) 记
*即将老去的人们...
──为‘即将老去的人们’说几句话...
博士后回国照顾双亲
爷爷在去图书馆的车上,碰到一个陶姓同事,她去看望被车子撞坏了腿脚的亲侄子...
她的大哥,73,就这一个儿子,在澳读书十余年时间,博士后,三十有五,单身一人,刚刚工作三载,这次是因为他爸得了寇心病且非常严重,母亲呢,老来痴呆,生活自理能力差,他作出了辞职回国照顾父母的重要决定。
武汉的大医院找不到职位,他应聘于黄州医院,在人民医院学习期间出了车祸,好在不是太严重...
爷爷曾见到过他一面,是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如今学成,仍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来为老去的父母养老送终,孝子啊...
他的确是陶氏家族的骄傲!
身体好时象候鸟
‘卢’,是爷爷的资深朋友,曾同爷爷研讨过很多育儿的问题,他的儿子媳妇有了孩子,于是两亲家商量着,轮流着去美国弄孙...
他常给爷爷说起他的体验:在美国,因为语言、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他们在那里有着别样的酸甜苦辣,打开电视满屏英语听不懂,在外散步吧,看见的都是老外,只能点个头,算是打招呼。至于出门,更是奢望,不会英语,不会开车,就只能关在家里,他喜欢吃麻辣,还得从国内带去,还要避开儿子和媳妇‘偷’着吃...
日子一天天地过,第二个孙子也出生了,他们仍象候鸟,每年两次,在太平洋上飞来飞去,今年是第五个年头。
即将老去的他,今年初,出现头疼和失眠的毛病,查过好多的医院,也没有找出病因,前些时有朋友告诉我,说他已经不敢走远一点的路,说是脚底象是踩着棉花,爷爷得抽出时间去看看他了...
还有比他们更‘困难’的海漂族,聪爸的同学的父亲和母亲,一个要照顾国内的孙,一个要照顾国外的孙,两地‘分居’三载,老夫担心老妇、老妻担心老夫...
其实,这种现象,不光是海漂族,远嫁的子女,也有需要父母帮衬的,老来的爷爷只是想说,子女们要尽力安排好老人们的生活,有条件的,最好将老来的父母都接到身边,除帮助你们带孙之外,有一个能说上话的人...
也因为此,爷爷博客有一个特殊的阅览群体,那就是海漂族,他们也想跟爷爷说话的,在育儿网,则以“苗苗姥姥”为代表...
为什么不能给老人们放一个‘假’
爷爷的的一个泳友,碰到爷爷的时候呢,常常唠叨带外孙累...
他的外孙女,同贝儿一样大,从出生起,一直带到现在,如今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这是中国式带孙弄娃的典型现象...
爷爷也能理解,如今的年轻人,生活也不易,有的不得不撇下幼子,出门挣钱;有的则是工作很忙、很累,无力抚养幼儿,老人们带孩子,便成了伦理的必然。
有的年轻人,则是为了图轻松,将出生的孩子甩给老人,说是他们要有他们的自由空间。
有的则是...
爷爷弄孙十载,深知带孙的快乐和辛苦。身子骨还好的老人,也需要孙字辈的慰藉,比如爷爷,在聪儿、贝儿小时,每周带两天孙女们,辛苦的时候呢,就巴不得这两天过快些,在见不到孙女们的五天里,又想着星期天快一点来,这是一种老来的精神需求,好在她们大了,爷爷才变成了轻松带孙...
爷爷家这种育儿方式,是很正常的家庭育孙方式,由于不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就产生了距离美、不是每天带孩子,又产生了时间美,正因为如此,老人带孩子,才能带出一个高质量,又没有替代子媳们育儿的亲身体验...
******
家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每一个家有每一个家的特殊性,但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天伦共享的美德,是共同的、是中华之传统,父母爱子女,水往下流,是千年传承的习惯,如果是分不开、同父母住在一起的上班族,也要在休息时间里,把父母解放出来,给他们一个休息日,或者是放一天假,让老人有自由的空间,去放松一下,爷爷在贝儿三岁多时,曾写过一文《上班族也有育儿好效果》从育儿的角度说,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亲力亲为,同时也为操劳五天的父母放两天假...
爷爷育儿网的朋友中,以“鼎儿妈咪”、“小谭妈妈”为代表,不用父母帮衬的年轻人还有许多,他们除事业有成之外,孩子的教育,不是也做得很出众吗?
爷爷此文,是想给‘即将老去的人们’多说两句话,免得到时才后悔,爷爷希望子女们换位想想你的父母们,他们一心一意地为了你们及孙字辈,难道说,你们为他们想那么一丁点,不是也应该吗?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德行教育,你如何对待你们老去的父母们,你的孩子将后来,也一定会这样对待你们的...
2014.12.30
此文已被博客管理员"羊羊乐园"推荐到博客首页"育儿知识",奖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