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跟宝宝的关系不是很好,我该怎么缓和一下?
老公跟宝宝的关系不是很好,我该怎么缓和一下?
答:
也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
一个父亲跟宝宝的关系不是很好,这一定是爸爸的问题。
今读《新唐书·孙思邈传》,有这样一段:“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則間仁義,農無畏則墮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貨不殖;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臣無畏則勳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悔於遠,知此則人事畢矣。”
此段主要讲,做人养性的道理。要“自慎”,要“畏”。不“自慎”,什么都是白费。要做到“自慎”,就要有“畏”心。要有所畏惧。
联系家庭问题,其中有:“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说的是,父慈子孝,都得有“畏”心。否则,就会堕入父不慈,子不孝的境地。
那做父亲的要“畏”什么呢?
要畏:
教养不好孩子;
没有父亲的权威;
孩子不孝敬父母;
孩子不尊重自己;
孩子长大后没出息;
孩子好吃懒做;
等等。
父慈子孝,父慈是因,子孝是果。
如何做到父慈?
首先要懂孩子。
懂孩子需求什么。孩子需求大人的用心陪伴;需求大人的理解;需求大人的支持;需求大人的帮助;需求大人的关爱;等等。
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比如,要懂一点儿童成长心理学。知道多大的孩子,心智成长的水平。超出孩子成长水平的教育就是折磨;低于孩子成长水平的教育就是徒劳。
所以,一个父亲,不能赢得孩子的好感,一定是父亲的问题。去好好反思就对了。
至于说妈妈要想办法缓和一下,如果父亲不改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要怎么改变呢?
做父亲的,一定是要大人有大量。去检讨自己:
究竟从什么时候,孩子开始疏远你的?仔细回想一下。为什么从那个年龄开始疏远了。小时候,在孩子眼里,父亲不是很伟大的形象吗?一定是父亲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
究竟哪件事是个开端?然后检讨自己错在哪里。
所以,要多学习,多反省。推荐您看看《正面管教》这本书,作者:简·尼尔森。
学习跟孩子建设性沟通的技巧。反省自己的粗暴、武断,并戒除。
这一切,都要用上爱心、专心、童心、耐心和上进心。
但是,一定不要跟孩子做朋友、做“哥们儿”。父亲就是父亲、孩子就是孩子。父亲要有自己的尊严。
发布于2019年05月28日 22:04 | 评论数(1) 阅读数(1529)
上一篇:复盘跟一个初中生的聊天
评论
一定不要跟孩子做朋友、做“哥们儿”。父亲就是父亲、孩子就是孩子。父亲要有自己的尊严。很对!
谢谢认同。
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