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想象力
今天是2021年3月30日 陈闫可昕13岁10个月15天
最近总是在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心心有些叛逆,自己也喜欢这方面的知识。我却发现一个问题,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无法按照书上的内容套用在孩子的身上,知识了解相关知识,遇到问题可以借鉴一下的。
最近看了《不一样的心理学》这本书,里面很多内容确实是值得我们家长去看看的,有的时候确实有帮助,最近看了定式效应。
定式效应:是德国心理学家缪勒和舒曼在1889年提出来的,是指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定型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我们在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按照之前的经验或者是习惯去思考,确实经验和习惯会快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也省去了摸索和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效率,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样的思维定式缺乏变通、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善于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会舒服人们的思维,使人们只会用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
书中有两个案列:
第一个案例:老师问孩子:雪化了以后会变成什么呀?一个孩子脱口而出,是春天。这个回答其实是非常有创造力和艺术性的,可是老师非常生气的说:荒谬之极,难道你这点常识都不懂吗?你以为这是在写诗吗?因为老师觉得只有一个标准danan那就是水。
第二个案例:老师让孩子以描写春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大不部分孩子都是描写春天如何好,花红柳绿、和风细雨等等,深的老师的赞扬,有个学生却很特别,她写了不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容易得感冒,春天的雨淅淅沥沥的,爸爸都没有办法带她出去玩,老师也把这样的文章因为“与众不同”而打入冷宫,老师把春天描写的有声有色的作文给了优秀好评。
其实孩子们经历了太多的“标准答 案”的教训后,学乖了,学会了“死记硬背”,学会了集体失语,学会了“从不提问”。孩子的想象力在一次次的考试和所谓的标准答 案给渐渐的磨灭掉了,其实罪魁祸首就是定式思维。
孩子叛逆是有原因的,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总是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按照老师的方式做事,怕孩子犯错误,怕自己没有面子,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按照她的方式去试试呢,试过了才知道什么是对与错,更何况没有完全的错,只是有一些差别,走的路不一样而已。
对于心心我是最放手的一个妈妈了,我的孩子不优秀那又怎么样,她三观很正不危害社会,只是在成长路上想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证明自己也是没有错的,我会陪着孩子一直走,我也会有焦虑可是我相信我的孩子一定没有问题。
我希望她成为她自己,而不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
发布于2021年03月30日 15:28 | 评论数(7) 阅读数(181)
此文已被博客管理员"李家熙熙"推荐到博客首页"早期教育",奖励20分上一篇:怎么克服孩子学习停滞期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啦!
评论
有创造力的孩子,
几乎都被看成另类,
嫌弃他们太活跃,打入冷宫!
心心最幸福,有一个懂她的妈妈呢,妈妈为了她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娘俩一起成长着、、、
最近实在是忙的不行,抽空才能补写日记,串门都成了奢望了
来看俩美女了呢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模板化,却不得不去适应,哎
好幸福的心心,有一个这样理解她的妈妈与心心一起成长!!
心妈太优秀啦,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