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主阅读虽好,但也别拿“亲子共读“不当事
孩子自主阅读虽好,但也别拿“亲子共读“不当事
按:【自主阅读与亲子共读】这是受元祖梦世界之邀写的一篇关于自主阅读与亲子共读的文章,主要内容包括亲子阅读那些鲜为人知的价值,为什么孩子都识字了还要妈妈陪读,如何自然帮孩子过渡到自主阅读等。希望能澄清一些家长朋友的困惑,此系原文。
桐桐妈,我家孩子都五六岁了,也认识一些字了,可就是不愿意自己读,非要我读给他听,真愁人,请问怎么才能让她自己读呢?
作为早期阅读推广人,讲座或答疑时不止一次地遇到此类问题。不难看出,太多的家长,头脑中都有这样的假设:亲子共读是较低阅读水平的标志,家长给孩子读书,只是为了让孩子尽早过渡到自主阅读,孩子能自主阅读了,家长的陪读就大功告成了。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是的,亲子共读的价值是自主阅读难以替代的,只是很多家长尚未认识到而已。
一、亲子共读:那些鲜为人知的价值
首先,亲子共读一般是在妈妈的怀抱里发生的,孩子在享受故事滋养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妈妈怀抱里的温暖,而且,由于父母和孩子分享共同的阅读材料,这可以让他们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当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引发孩子的某种情绪体验时,孩子更容易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跟父母进行交流,亲子之间的关系,就这样在共读中得到了密切。
其次,亲子共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曾经指出,“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亲子共读在这方面的作用尤胜一筹,基于孩子总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的好奇心理,给孩子读故事成为一种增强孩子集中注意力时间的有效方法。
最后,孩子的阅读水平与听力水平不是同步发展的,根据儿童听力专家的提法,孩子的阅读水平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都比阅读能力强。这就意味着,当家长给孩子阅读的时候,就有机会把较高程度的词汇“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在享受亲子阅读乐趣的同时,积累更高水平的词汇,进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这反过来又可以助推孩子的自主阅读水平。正因为此,权威阅读研究机构通常建议将亲子共读活动持续到孩子小学毕业。
二、别把自主阅读和亲子阅读截然分开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会自主阅读了,家长就再也不需要陪了,否则很容易让已经有能力自主阅读的孩子形成依赖性。这种想法对不对呢?这种想法,听起来有一定道理,却不大符合孩子阅读行为的自然规律,因为事实情况是,即使孩子在学会自主阅读后,依然可能期待爸爸妈妈读书给她听。
一方面,就像成人学会了开车依然可能喜欢坐车一样,因为坐车可以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刚刚识字不久的孩子,也可能随时需要在妈妈的陪伴下来个放松的听读,这样她可以有更多心思去做艰难的自主阅读之外的事情,比如思考、与妈妈的分享、互动,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也要宽容地接纳孩子试图“偷懒”一下的习惯,坚持给孩子朗读。
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学会自主阅读的孩子而言,由于识字量以及理解能力的局限,边想办法认读书上的字边费力地在头脑中搜索它的意思是非常费力的脑力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疲惫,如果被家长过分要求继续自主阅读,很可能就此影响对阅读的兴趣。而亲子共读,则可以让孩子以相对轻松的方式享受阅读的乐趣,有助于她增强对阅读的快乐体验,保持阅读的习惯。
由此可见,即使孩子已经会自主阅读了,家长依然不妨尊重他们的需求,做好必要时的陪读准备。
三、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自主阅读
虽然亲子共读自有其价值,由于自主阅读是更高阅读水平的象征,而且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阅读自由,依然会有一些家长期待孩子可以尽早自己捧起书本来读,这个愿望,又该如何达成呢?循序渐进非常重要,以下是几点建议。
Tip1、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已经相对熟悉的阅读材料,最好是小时候已经度过的,字数尽量少,让孩子有能力轻松读完,以此增强她对自主阅读的积极情感体验和自信。
Tip 2、运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循序渐进引导孩子自主阅读。比如,母子俩你读一段,我读一段,共同攻克一本读物,在孩子在反复操练中增大识字量,提高自主阅读技能,以此帮助孩子逐步过渡到自主阅读。
Tip 3、给孩子读书时,家长不妨读到最精彩的地方故意停下来去做其他的事,让孩子在故事情节的吸引下拿起书本自己阅读。这也是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分享的方法。
本文为元祖梦世界特约专家供稿,如有转载需求,请注明来源。
点击原文链接,听桐桐妈谈过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你总不能,用钱为孩子开一辈子路》。
发布于2015年10月26日 09:59 | 评论数(7) 阅读数(5915) 杂志登录文章
部分杂志选用文章目录
部分杂志选用文章目录
本目录中为杂志选录博文或约稿文章中已经发表或者已经排版即将发表的部分,链接所指向的文章都是草稿,发表时编辑都有删改,标题也大多有改动,由于我个人的懒惰,很多被杂志收录的博文以及根据博文修改成稿的上刊作品未及整理或置于博客。故虽然截止2012年12月已经上刊200多篇,这里只有150多篇。
序号 | 文章名称 | 发表杂志 |
1 | 迷失的安全感? | 《为了孩子》 |
2 | 悄然而至的“问号期” | 《为了孩子》 |
3 | 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之“口是行非” | 《为了孩子》 |
4 | 与闹场宝宝“斗智斗勇” | 《亲子》 |
5 | 精于算计? | 《为了孩子》 |
6 | 家有“尿娃娃” | 《为了孩子》 |
7 | 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之“说谎” | 《为了孩子》 |
8 | 同情:那颗小小的、软软的心 | 《为了孩子》 |
9 | 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之“想象力” | 《为了孩子》 |
10 | “抢”的乐趣 | 《为了孩子》 |
11 | 粗养·细教·大爱 | 《饮食科学》 |
12 | 今天,你过的快乐吗? | 《为了孩子》 |
13 | 培养“嘴甜”宝宝 | 《亲子》 |
14 | 关注孩子的触觉发展 | 《健康准妈妈》(婴儿版) |
15 | 桐妈推荐之《解读孩子的敏感期》 | 《健康准妈妈》(婴儿版) |
16 | 让孩子爱上音乐 | 《健康准妈妈》(婴儿版) |
17 | 当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 | 《亲子》 |
18 | 识字,无需负担 | 《亲子》 |
19 | 孩子太粘人怎么办? | 《为了孩子》 |
20 | 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 | 《亲子》 |
21 | 让孩子听话的“学问” | 《亲子》 |
22 | 别把“多动”当“多动症”! | 《孩子》 |
23 | 给宝宝讲故事的技巧 | 《亲子》 |
24 | 再谈儿歌的选择及运用 | 《亲子》 |
25 | 别人给的东西吃不吃? | 《亲子》 |
26 | 孩子入园,早点也无妨! | 《家庭育儿》 |
27 | “五角星”的诱惑 | 《孩子》 |
28 | 今天,你“摇摇马”了吗? | 《启蒙》 |
29 |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 《婴儿&母亲》 |
30 | 育儿理论与实践为何总是相去甚远 | 《亲子》 |
31 | 入园初期,轻松搞定五大烦恼 | 《家庭育儿》 |
32 | 孩子带来的成长 | 《101个漂亮宝贝》 |
33 | “丑陋现象”中的教育契机 | 《家庭育儿》 |
34 | 该不该向生病的孩子妥协? | 《亲子》 |
35 | 父女吵架风波 | 《莫愁.家教与成才》 |
36 | 孩子过分好胜怎么办? | 《孩子》 |
37 | 孩子哭闹抱不抱? | 《亲子》 |
38 | 请让我的孩子低药物成长 | 《为了孩子》 |
39 | 爱她,就走到她心里去吧! | 《为了孩子》 |
40 | 让孩子爱上家务劳动 | 《亲子》 |
41 | “狠心”教育的负面影响 | 《亲子》 |
42 | 解读孩子的执拗行为 | 《亲子》 |
43 | 孩子的“脏话” | 《孩子》 |
44 | 育女观:奶爸PK奶妈 | 《亲子》 |
45 | 一箱子的快乐 | 《时尚宝贝》 |
46 | 如何对孩子实施双语教育? | 《妈妈必读》 |
47 | 孩子厌食,沉着应对 | 《年轻妈妈之友》 |
48 | 急脾气宝贝的教育对策 | 《亲子》 |
49 | 孩子性急怎么办? | 《孩子》 |
50 | 该不该教孩子谦让? | 《亲子》 |
51 |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 《孩子》 |
52 | 如何引导宝贝的“购物欲望”? | 《亲子》 |
53 | 说说孩子的礼仪教育 | 《家庭育儿》 |
54 | “故事大王”比赛失利小记 | 《为了孩子》(3-7岁) |
55 | 孩子的“性别敏感”及应对 | 《我的贝贝熊》 |
56 | 说说“任性”行为的处理 | 《亲子》 |
57 | 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六) | 《家庭育儿》 |
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五) | 《家庭育儿》 | |
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四) | 《家庭育儿》 | |
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三) | 《家庭育儿》 | |
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二) | 《家庭育儿》 | |
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一) | 《家庭育儿》 | |
58 | “万物有灵”的宝贝世界 | 《我的贝贝熊》 |
59 | 说说桐桐的科普启蒙教育 | 《启蒙》 |
60 | 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 《启蒙》 |
61 | 说说孩子的“假想伙伴” | 《启蒙》 |
62 | 再说孩子的“长大情结” | 《为了孩子》 |
63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 《启蒙》 |
64 | 也说孩子的“遗弃感” | 《为了孩子》 |
65 |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 《为了孩子》 |
66 | 给孩子讲个他自己的故事 | 《我的贝贝熊》 |
67 | 小叛逆,大文章 | 《我的贝贝熊》 |
68 | 并非为了培养“天才” | 《时尚宝贝》 |
69 | 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 《enbaby恩比育儿》 |
70 | 看不够的育儿期刊 | 《新华书目报》 |
71 | “故事大王”比赛失利小记 | 《为了孩子》(3-7岁) |
72 | 【采访稿】教育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 《聪明宝宝》 |
73 | 巧妙应对孩子的“为什么” | 《亲子》 |
74 | 也谈孩子的“识字”教育 | 《家庭保健报》 |
75 | 如何终止睡前故事? | 《亲子》 |
76 | 孩子“恋物”,教养有因 | 《孩子》 |
77 | 幸福不是一种技能 | 《为了孩子》(3-7岁) |
78 | 厌食,有时是情感上的…… | 《亲子》 |
79 | 给宝宝自由和爱的力量 | 《亲子》 |
80 | 当老师批评了我的孩子...... | 《孩子》 |
81 | 与孩子一起面对“死亡恐惧” | 《孩子》 |
82 | 清明节,不妨给孩子补堂生命教育课 | 《家庭保健报》 |
83 | 育儿,爸爸可以做什么? | 《家庭育儿》 |
84 | 孩子犯了错,要不要惩罚他? | 《妈妈文摘》 |
85 | 尽量少给孩子看动画片 | 《家庭育儿》 |
86 | 初春踏青正当时 | 《妈妈文摘》 |
87 | 孩子尿床怎么办? | 《健康娃娃》 |
88 | 育儿,让“焦虑”走开! | 《家庭育儿》 |
89 | “恋母”的喜与忧 | 《亲子》 |
90 | 左撇子需要纠正吗? | 《亲子》 |
91 | 熟人“捉弄”孩子怎么办? | 《家庭育儿》 |
92 | 对孩子说“不”有讲究 | 《妈妈文摘》 |
93 | 当大环境不够完美时…… | 《家庭育儿》 |
94 | 向老卡尔维特学:教宝宝数学 | 《为了孩子》 |
95 | 宝宝处在口腔敏感期,如何应对 | 《为了孩子》 |
96 | 妈妈小时候还不会呢 | 《为了孩子》 |
97 | 不可不说的“入园焦虑” | 《为了孩子》 |
98 | 几则“为母须知” | 《启蒙》 |
99 |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 《聪明宝宝》 |
100 | 如何帮助宝宝戒恋物瘾? | 《亲子》 |
101 | 学会正确地表扬和批评 | 《聪明宝宝》 |
102 | 给爸爸妈妈打分 | 《聪明宝宝》 |
103 | 说说我的“育儿经” | 《亲子》 |
104 | 越动越快乐 | 《聪明宝宝》 |
105 | 童书选购和省钱的小窍门 | 《家庭保健报》 |
106 | 不同年龄宝宝的黏人表现及对策 | 《家庭&育儿》 |
107 | 如何引导输不起的孩子? | 《聪明宝宝》 |
108 | 隔代养育的喜与忧 | 《亲子》 |
109 | “穷养”“富养”之我见 | 《聪明宝宝》 |
110 | 梦里也有教育契机 | 《莫愁.家教与成才》 |
111 | 分龄对待宝宝的“拒不合作” | 《家庭&育儿》 |
112 | 排便训练影响人格发展 | 《莫愁.家教与成才》 |
113 | 关于孩子爱吃别人东西等问题的答疑 | 《莫愁.家教与成才》 |
114 | 教养孩子:必须面对的八个“真相” | 《启蒙》 |
115 | 说说孩子的恐惧 | 《启蒙》 |
116 | 注意力不集中背后的教养误区 | 《启蒙》 |
117 | 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要点 | 《优生宝宝》 |
118 | 莫把“审美”当“臭美” | 《天津日报》 |
119 | 怯生不需要这样“脱敏” | 《从“零”开始做父母》 |
120 | 30个微访谈的答疑整理 | 《启蒙》 |
121 | 孩子表达烦恼的N种方式 | 《家庭&育儿》 |
122 | 该不该让女儿做个乖孩子? | 《亲子》 |
123 |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案例解析 | 《幼教博览》 |
124 | 国际插画大师科奇·保罗谈绘画和绘本 | 《恩比育儿》 |
125 | 人小脾气大怎么办? | 《亲子》 |
126 | 今天,你让孩子扫兴了吗? | 《家庭&育儿》 |
127 | 母乳喂养,给孩子超越生理的能量 | 《从“零”开始做父母》 |
128 | 教孩子学会爱 | 《聪明宝宝》 |
129 | 让亲子阅读中的互动更科学 | 《嘟嘟熊画报》副刊 |
130 | 溺爱对宝宝的心理影响 | 《聪明宝宝》 |
131 | 《嫉妒:一种可防可控的情绪》 | 《虹猫蓝兔.开心智趣园》 |
132 | 0-36个月玩具益智计划 | 《亲子》 |
133 | 如何应对宝宝的小脾气 | 《完美孕妇》 |
134 | 妈咪,关键时刻暂停两分钟 | 《家庭&育儿》 |
135 | 《妈妈宝宝》早教答疑 | 《妈妈宝宝》 |
136 | 我的早期阅读观 | 《“小书虫”是怎样炼成的》 |
137 | 如何鉴别绘本的图文质量 | 《嘟嘟熊画报》副刊 |
138 | 育儿问题微访谈(上) | 《启蒙》 |
139 | 说说孩子的兴趣 | 《完美孕妇》 |
140 | 孩子说谎那些事儿 | 《启蒙》 |
141 | 孩子入园,妈妈坐立不安怎么办? | 《聪明宝宝》 |
142 | 温柔帮宝宝渡过认生期 | 《家庭&育儿》 |
143 | 如何看待孩子的小心眼 | 《亲子》 |
144 | 科普读物面前如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 《最家长》 |
145 | 用好赏识教育的三条准则 | 《亲子》 |
146 | 孩子做不来事情就发脾气怎么办? | 《天津日报》 |
147 | 是否应满足宝宝的所有需要? | 《亲子》 |
148 | 如何控制孩子的购物欲? | 《完美孕妇》 |
149 | 妈妈的爱,女儿的伤 | 《孩子》 |
150 | 说说内向孩子的交往 | 《学前教育》 |
151 | 家庭成员无法统一育儿观怎么办? | 《最家长》 |
152 | 善待宝宝的20个异常行为 | 《家庭&育儿》 |
153 | 二宝出生后,如何摆平大宝 | 《启蒙》 |
154 | 宝宝不听话时,妈妈是否应该发脾气? | 《亲子》 |
155 | 自居作用与孩子的成长 | 《莫愁.家教与成才》 |
156 | 说说早期阅读中的重复现象 | 《学前教育》 |
157 | 如何搞定爱哭宝宝? | 《聪明宝宝》 |
发布于2011年01月08日 11:27 | 评论数(1) 阅读数(3237) 杂志登录文章
部分杂志登录文章目录
部分杂志选用文章目录
本目录中为杂志选录博文或约稿文章中已经发表或者已经排版即将发表的部分,链接所指向的文章都是草稿,发表时编辑都有删改,标题也大多有改动,由于我个人的懒惰,就只在这里呈现原稿了。
由于我本人电脑水平局限,做目录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设置“新窗口打开”,感兴趣的朋友们浏览的时候,把鼠标放到一篇文章题目上后,单击右键,选择“在新窗口打开”,可以节省您的时间:)
序号 | 文章名称 | 发表杂志 |
1 | 迷失的安全感? | 《为了孩子》 |
2 | 悄然而至的“问号期” | 《为了孩子》 |
3 | 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之“口是行非” | 《为了孩子》 |
4 | 与闹场宝宝“斗智斗勇” | 《亲子》 |
5 | 精于算计? | 《为了孩子》 |
6 | 家有“尿娃娃” | 《为了孩子》 |
7 | 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之“说谎” | 《为了孩子》 |
8 | 同情:那颗小小的、软软的心 | 《为了孩子》 |
9 | 解读两岁孩子的行为之“想象力” | 《为了孩子》 |
10 | “抢”的乐趣 | 《为了孩子》 |
11 | 粗养·细教·大爱 | 《饮食科学》 |
12 | 今天,你过的快乐吗? | 《为了孩子》 |
13 | 培养“嘴甜”宝宝 | 《亲子》 |
14 | 关注孩子的触觉发展 | 《健康准妈妈》(婴儿版) |
15 | 桐妈推荐之《解读孩子的敏感期》 | 《健康准妈妈》(婴儿版) |
16 | 让孩子爱上音乐 | 《健康准妈妈》(婴儿版) |
17 | 当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 | 《亲子》 |
18 | 识字,无需负担 | 《亲子》 |
19 | 孩子太粘人怎么办? | 《为了孩子》 |
20 | 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 | 《亲子》 |
21 | 让孩子听话的“学问” | 《亲子》 |
22 | 别把“多动”当“多动症”! | 《孩子》 |
23 | 给宝宝讲故事的技巧 | 《亲子》 |
24 | 再谈儿歌的选择及运用 | 《亲子》 |
25 | 别人给的东西吃不吃? | 《亲子》 |
26 | 孩子入园,早点也无妨! | 《家庭育儿》 |
27 | “五角星”的诱惑 | 《孩子》 |
28 | 今天,你“摇摇马”了吗? | 《启蒙》 |
29 |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 《婴儿&母亲》 |
30 | 育儿理论与实践为何总是相去甚远 | 《亲子》 |
31 | 入园初期,轻松搞定五大烦恼 | 《家庭育儿》 |
32 | 孩子带来的成长 | 《101个漂亮宝贝》 |
33 | “丑陋现象”中的教育契机 | 《家庭育儿》 |
34 | 该不该向生病的孩子妥协? | 《亲子》 |
35 | 父女吵架风波 | 《莫愁.家教与成才》 |
36 | 孩子过分好胜怎么办? | 《孩子》 |
37 | 孩子哭闹抱不抱? | 《亲子》 |
38 | 请让我的孩子低药物成长 | 《为了孩子》 |
39 | 爱她,就走到她心里去吧! | 《为了孩子》 |
40 | 让孩子爱上家务劳动 | 《亲子》 |
41 | “狠心”教育的负面影响 | 《亲子》 |
42 | 解读孩子的执拗行为 | 《亲子》 |
43 | 孩子的“脏话” | 《孩子》 |
44 | 育女观:奶爸PK奶妈 | 《亲子》 |
45 | 一箱子的快乐 | 《时尚宝贝》 |
46 | 如何对孩子实施双语教育? | 《妈妈必读》 |
47 | 孩子厌食,沉着应对 | 《年轻妈妈之友》 |
48 | 急脾气宝贝的教育对策 | 《亲子》 |
49 | 孩子性急怎么办? | 《孩子》 |
50 | 该不该教孩子谦让? | 《亲子》 |
51 |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 《孩子》 |
52 | 如何引导宝贝的“购物欲望”? | 《亲子》 |
53 | 说说孩子的礼仪教育 | 《家庭育儿》 |
54 | “故事大王”比赛失利小记 | 《为了孩子》(3-7岁) |
55 | 孩子的“性别敏感”及应对 | 《我的贝贝熊》 |
56 | 说说“任性”行为的处理 | 《亲子》 |
57 | 破解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六) | 《家庭育儿》 |
破解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五) | 《家庭育儿》 | |
破解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四) | 《家庭育儿》 | |
破解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三) | 《家庭育儿》 | |
破解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二) | 《家庭育儿》 | |
破解成长中的18个行为现象(一) | 《家庭育儿》 | |
58 | “万物有灵”的宝贝世界 | 《我的贝贝熊》 |
59 | 说说桐桐的科普启蒙教育 | 《启蒙》 |
60 | 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 《启蒙》 |
61 | 说说孩子的“假想伙伴” | 《启蒙》 |
62 | 再说孩子的“长大情结” | 《为了孩子》 |
63 |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 《启蒙》 |
64 | 也说孩子的“遗弃感” | 《为了孩子》 |
65 |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 《为了孩子》 |
66 | 给孩子讲个他自己的故事 | 《我的贝贝熊》 |
67 | 小叛逆,大文章 | 《我的贝贝熊》 |
68 | 并非为了培养“天才” | 《时尚宝贝》 |
69 | 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 《enbaby恩比育儿》 |
70 | 看不够的育儿期刊 | 《新华书目报》 |
发布于2010年02月20日 15:18 | 评论数(6) 阅读数(4204) 杂志登录文章
1   页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