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不是“万灵药”
理论不是“万灵药”
2010-3-5
桐桐出生于2007年7月29日,现在2岁7个月5天了
经常收到妈妈们的邮件或者QQ留言,跟我交流各种育儿问题,荣幸之余,也常常有点惭愧,因为有的时候,我并不能给这些妈妈一个绝对完美、绝对有操作性的答案,充其量只能就事情本身谈点自己的认识,或者指示一个大的方向,尽管自认为已经尽力,已经提供了所知最好的“理论”参考,但我知道,收到我邮件或留言的一刹那,这些妈妈一定依旧迷茫,依旧不知所措,心里期待着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
有感于此,特撰此文,不是为了给自己“开脱”,而是想借此善意地破除某些妈妈对理论的“迷思”,因为在这些妈妈眼里,理论是可以“包治百病”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现成的理论来解决的,事实上却不然:
1、理论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在形成理论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得出的结论最接近事物的本质,往往需要舍弃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基于最简单的条件进行研究,因此最终展示给大家的理论都是建立尽量单纯的假设之上的,只能给大家最原则性的指导,具体到自家的问题,还要结合自家的实际来解决,以有的理论认为孩子应该3岁左右分床为例,这个节点“3岁左右”,就是基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得出的结论,至于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传统、不同的家庭条件、个别孩子的心理偏好等因素则被舍弃了,所以,我们得到的理论,也只能是一个大体的参考,具体到自家孩子这里,就要考虑自家的情况,比如,住房是否有分床的条件、孩子是否已经做好了分床的准备、其他家人是否支持等等。总之,不可能一个理论就给我们绝对完美的解决方案,问题的解决总是理论跟现实妥协的结果。
2、理论是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的产物,就像看山一样,从不同的侧面去看,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形态各异的,所以,很多时候,理论只能告诉我们某个“侧面”的信息,而现实的问题,则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其解决的过程,需要我们善于运用各个角度、流派的理论,系统地分析问题,全面地权衡利弊。就拿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来说吧。健康角度的理论认为,电视的屏闪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弱视,给孩子看电视必须慎重才行,心理角度的理论认为,孩子看电视多了,一直处于具象的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培养主动思维,教育角度是理论则可能认为,电视这类东西,声像元素俱全,便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吸收,是很好的电化教学手段….当我们决定要不要给孩子看电视、看多长时间电视的时候,偏听偏信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造成某种意义上的紧张或“迷信”,除非多方面掌握信息,才有可能做出相对科学的选择。
3、用于指导现实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前瞻性,但终究是来源于现实的,而活生生的现实是瞬息万变的,不可能都在理论设定的框框里运行,当这样那样的新情况出现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理论的“真空”地带,需要我们动用既有的智慧、创造性地整合现有的理论来解决问题,所以,千万不要期待凡事都有可以“拿来”的理论。
既然理论有着如上各种局限,遇到问题又不能指望现成的理论提供完美方案,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学习各种理论了呢?也不是,因为:
一方面,与我们个人的直接经验相比,理论毕竟源于更大范围的群体经验或者基于科学的实验,是更合情合理、更有普适性的选择,不容我们忽视。
另一方面,虽然理论往往是某个角度的“真理”,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的色彩,但接触的多了,我们就获得了不同角度的解读信息,这样,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多方面的参考。
那么,当我们的脑袋里装满这样那样的理论之后,如何把它们用转呢?我个人的体会是:
1、摒弃完美情结,不要指望现成的理论给我们提供完美的答案,这是最现实的态度,否则,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收获失望。
2、不做理论的“奴仆”,不被理论牵着走,善于集成创新,敢于对现有理论进行适应自家孩子的变革,这才是真正“掌握”理论的高手妈妈。
3、不盲从,不随大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发布于2010年03月05日 14:59 | 评论数(19) 阅读数(3368)
此文已被博客管理员"李家熙熙"推荐到博客首页今日热文,奖励30分上一篇:“话”说桐桐爸
下一篇:我要爸爸被我吓跑
评论
深刻的分析,学习了。
说得太好啦。很多时候也很想求助于你,但觉得你的事情也不少,怕给你添麻烦。
你说得很受启发,育儿路上要靠妈妈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不盲从,不随大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精辟的概括,谢谢分享,学习了!
桐妈的理论和现实之论很符合我家韬儿目前的入园情况,我看了好多入园的资料,可是放在他身上似乎都不适合,很想请教桐妈一些问题,可是又担心打扰百忙之中的你!在不知道如何做的情况下,目前,暂时让韬韬在家中放松身心,以后怎么样,只能看情况而定了!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桐妈说得好噢,真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像学生的学习方法!!
女人二十是桃花,鲜艳;三十是玫瑰,迷人;四十是牡丹,大气;五十是兰花,淡定;六十是棉花,温暖。女人一生如花!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的女性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1、摒弃完美情结,不要指望现成的理论给我们提供完美的答案,这是最现实的态度,否则,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收获失望。
这点我很赞同.
是的,没有100分的宝宝,也没有100分的妈妈,我们尽我们所能,投宝宝所好就行了。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之路,最好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桐妈说的真好!我学习了.
谢谢~
来学习喽
又来学习了,要耐心的看~~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是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桐妈此篇给我很大的感触,谢谢分享,你永远是我育儿的引路人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非常欣赏桐妈这种理论,学习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身行方知事多深!
这句话的确不假!只有实践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适合自己的“理论”。
这样的一篇文章,于我,有极大的鼓励作用。非常赞同桐桐妈妈最后的三点体会,谢谢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