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沙龙案例一对一问答(3)
提问三
提问人: 添吉添瑞妈
问题背景:
初三男生,平时特别喜欢玩游戏,他爸爸也喜欢玩游戏。因为爸爸妈妈开店做生意,平时特别忙,也不懂怎么教育的问题,小学的时候孩子一有不对就是打骂,加上以前他爸爸很喜欢玩游戏,小时候耳需目染的小孩子也喜欢玩游戏。平时住校,只有周末回家,一般一回到家就是玩游戏,周末也不太爱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基本上都是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度过。作业也不爱写,平时也不喜欢和父母交流。
孩子年龄: 15岁
平时谁带:小时候是奶奶带的多,小幼儿园后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问题:
前几天他爸爸动手术住院了,虽然确实不算是大病,但是也需要住一个星期的。星期五的晚上他放假回到家里,我们叫他一起去看他爸爸,可是他只顾着玩游戏,拒绝去,还说“这么个小手术,又不是生了癌症,有什么好看的。”……当时我们就震惊了。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没良心的呢?
我的问题是该怎么跟这种孩子沟通,因为不是我自己的孩子,平时见面也很少。而且我姐自己态度不改变,我估计我说再多,效果也不会很大。现在我就是想咨询一下:我们平时该怎么教育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到了叛逆期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个是我的问题,刚才没表达清楚。谢谢!
添吉添瑞妈:
轮到我啦
安心老师:
哈哈,添吉又添瑞
添吉添瑞妈:
呵呵!谢谢老师!
安心老师:
哇,初三孩子的妈妈哦
添吉添瑞妈:
不是,是我外甥,我姐姐的孩子
我自己家的才5岁
安心老师:
哦,看到了
所以,你自己的孩子对你来说没什么困扰的
添吉添瑞妈:
以前全职带孩子的时候,有很多困扰,上班以后好像没太多了。也有,不过我觉得这些表现都还算是在正常范围之类
安心老师:
你的问题:我们平时该怎么教育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到了叛逆期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添吉添瑞妈:
是的。
安心老师:
其实,你姐姐就很好的给你示范了
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是父母自我教育的过程
添吉添瑞妈:
是的。可是她给我的是警示。也就是反面教材。
安心老师:
父母如果自身是很好的榜样,又如何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添吉添瑞妈:
可是说实话,很多方面我们父母自己也达不到那些要求
安心老师:
还有一个关于叛逆的信息可以给到你,就是:PET的创建人戈登博士,在多年以后回访当年父母学过PET的家庭里,发现孩子叛逆的情况并不存在。
添吉添瑞妈:
恩。
安心老师:
所以,想孩子不叛逆,来学PET 吧,哈哈
添吉添瑞妈:
恩。谢谢安心老师
安心老师:
好,那我们进行下一个
发布于2014年06月30日 16:12 | 评论数(0) 阅读数(212) 沙龙
在线沙龙案例一对一问答(2)
提问二
提问人:Season
问题背景:
孩子年龄: 22个月
平时谁带:外公外婆白天带,晚上和周末我(妈妈)带
问题:
家里人包括我父母和老公在宝宝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喜欢以分散他的注意力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样不好,应该给他发泄情绪的时间。可是经常发生的情况确是,我看到家里人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解决的时候我自己的火气就上来了,我自己也有了情绪,更加没有办法接纳孩子的情绪了。
比方说,宝宝想玩爸爸的行李箱。爸爸说不可以。然后宝宝就开始哭,这个时候他爸爸一般会出现两种办法,一种是把箱子给他(这个我认为不可取,既然说过不可以,那么一哭就可以岂不是告诉他哭可以解决问题?);另一种就是跟他说爸爸带你去骑车车吧,然后宝宝就跟他玩车车去了。我会觉得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但是自己又有一种无力改变的感觉,情绪上来了,跟他们生气。
安心老师:
Season,在吗
Season:
老师,我在的
安心老师:
Season的这个问题也是很有共性的啊
安心老师:
但遇到家人和自己的育儿观点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Season:
嗯,我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我觉得是对的,但是坚持不了,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坚持做好我认为是对的的事情。
安心老师:
亲,孩子有权利去经验他生命的多样性。
安心老师:
你想想,就算是家里所有人都同样的方式对待他,日后他到了学校,社会,还是会遇到不同的对待方式
Season:
嗯,我平静的时候也能这么想。但是往往更多的情况会是生气。
安心老师:
所以,首先,你和家人之间有价值观的差异,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呢?
你都不接纳他们的方式,他们怎么能学会接纳你的方式呢?
Season:
我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趁大家平静的时候跟他们谈我的观点。
安心老师:
啊,看来你是知道怎么办的啊
是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分享,因为每个人的生命经历都是不同的,必然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Season:
可是经常会自己犯情绪,尤其是如果已经谈过一次后他们还是按自己原来的方法去做我就会生气了。
安心老师:
如果你的分享带着期待,那就变成要求了。
Season:
嗯。是的,带着目的的分享。
安心老师:
我们要做到的是邀请而非要求。
嗯,带着目的,带着期待,然后对方如果不满足我们,我们就会感觉受伤,甚至生气。
Season:
而且我在处理问题当中还会产生一种沮丧感,为什么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宝宝的问题呢?如果我处理好了,他们自然会认同了。
安心老师:
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模式啊
嗯哼,所有,你觉得如果你能处理好了,他们看到你处理的很好,也就会认同了
Season:
是的。
安心老师:
听起来你有想过,如果自己能先做到,或许家人也能看到,并且认同你。
Season:
是的。
安心老师:
嗯,我也看到了,所以,你有在学习,有在探索,你是第二个在今天提出问题的人。
我们就是这样开始上路的,不是吗?谁又能在一开始就做得很好呢?
Season:
我是相信他们也都是为了宝宝好,也愿意为宝宝做出改变的。只是需要事实来让他们接受
安心老师:
是
Season:
嗯,是的。我要试着接纳自己做的不够好,对吗?
安心老师:
我们确实有很多学员是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改变了,家人看到了孩子的改变,开始认同了。
当然啦,一开始就以超人的姿态来要求自己,谁受得了啊
学着接纳自己,也看到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
Season:
嗯。
安心老师:
如果你认为你的方式会对孩子更好,那需要去做,去努力的人就是你。所以,欢迎你加入PET的大家庭,这里有很多妈妈会支持到你。
Season,你的问题,我就回馈到这里,可以吗?
Season:
嗯。我需要做的是先做好自己。
好的。谢谢老师。其实觉得意犹未尽啊
安心老师:微笑
发布于2014年06月30日 16:11 | 评论数(0) 阅读数(178) 沙龙
沙龙案例一对一问答(1)
问题背景:
孩子年龄: 13岁
平时谁带: 妈妈
问题一:
你好,我的孩子上初一,上半学期,只要有时间都要逛文具店,看到喜欢的本子,笔,一定要买下来,现在本子,笔已经有一小柜子了。现在买本子、笔,还要看是不是三菱的笔,她就同学们都在用三菱的,用三菱的笔好写,现在所有的笔,本子都换成了三菱的,有好几十支了,笔盒放不下,又换了大的笔盒,之前觉得孩子减轻压力,逛逛文具店也无防,现在看攀比得很严重,有一种三菱的尺,孩子们也在比看谁能先集齐一套不同颜色的共五支(孩子都是用他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买的)这事如何引导,孩子才会听呢?谢谢
安心老师:
你好yang妈
yang妈:
老师好
安心老师:
我女儿也正在上初一呢
yang妈:
一样大的
安心老师:
我女儿是下个月满13周岁
yang妈:
那我女儿大一些
安心老师:
所以,都是刚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
yang妈:
是的, 青少年期的孩子,完全同小学变了个人
安心老师:
这个时期的孩子刚好是我们所说的叛逆期,但其实叛逆期我认为是一个标签,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和心智的飞速成长,所以会呈现出一些特性来
我想跟你讲讲他们的特性哈
yang妈:
好的
安心老师:
首先,身体上,这个我们大家都了解都经历过的
yang妈:
这半年之内个子也高了,也成熟了,已经是个大女孩了
安心老师:
再就是心智方面,12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加强时期,这个时候,为证明自己是个个体的存在,是独立的个体,首先在他们心里会产生的一个念头是“我不是你(不是父母)”
所以,父母不管说什么,他们一般会不管“对”“否”,都先说,“不是”
yang妈:
的确,什么都对着来
安心老师:
那既然“我不是你”,孩子就开始问“我是谁”的问题,因为人都有归属感的需求,于是这个时候就开始模仿同年龄的人,甚至开始有偶像,他们心里的驱动就是那个答案“我就是你”
所以你说的这些想象,其实正好是孩子极力想成为当中的一员,想跟大家表达,“我跟你们是一样的”
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攀比”是我们对这个事实贴了一个标签。
yang妈对PET的问题界定清楚吗?
yang妈:
的确,我也觉得不应贴标签
了解一点,但不太明确
但只能用攀比这个词,来表达我的担忧
安心老师:
这个时候,孩子是OK 的对不对?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会不开心,是吗
yang妈:
是的,她很开心
安心老师:
但是你有你的看法,你也有担忧,所以在PET里,我们说,这个时候处在问题区的人是你。
yang妈:
的确
安心老师:
但是处在问题区并不代表说,是做错了,极有可能处在问题区的是“对”的那个人
我被困扰
安心老师:
根据PET的问题界定,那现在你和孩子是有价值观的差异,而不是谁对谁错。因为孩子用的是自己的压岁钱,所以和你也不存在需求冲突。
所以,你的问题“如何引导,孩子才会听?"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到PET处理价值观冲突的方法。
yang妈:
我说,孩子你这么多好看好用的笔,让你一定很开心吧,
我也好想有这么多的笔
安心老师:
恩,这是你真实的想法吗
yang妈:
有一定的真实性,但觉得太多了
这就是不真实了吧
安心老师:
在PET里,如果说有要求的话,对父母的唯一要求就是“真实”
安心老师:
刚才我们说到,这种情况是属于价值观冲突,所以我们可以用处理价值观冲突的方法。
yang妈:
应怎么说呢?
安心老师:
一共有7个方法,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我现在在跟你做的,充当顾问的形式
跟孩子道明利弊,分享你的价值观,然后,采不采纳,留给孩子自行决定
yang妈:
嗯
安心老师: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当孩子的这个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后,她日后反而不会再有这些行为了
安心老师:
如果她渴了,你不给水喝,她就会保持在渴的状况,需求变成渴望,那个时候就多多都不够
但是如果她渴了,你给水她喝,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停下来。
PET里不会说父母应该这样或应该那样,但是提倡父母做真实的父母,“真实”,能给孩子很大的安全感。
yang妈,你的问题我们就探讨到这,可以吗?
yang妈:
的确,她在小学六年级时,别人都在比文具,她从来不比这些,初一就变了个人,看来,那时,她只是在压抑,那时还是有渴望和需求的
yang妈:
好的,谢谢安心老师
发布于2014年06月30日 16:09 | 评论数(1) 阅读数(161) 沙龙
1   页码: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