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讲课幻灯片文字,图片无法显示》
科学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韦钰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
最近,我应邀做过两次讲座,有朋友要求我把幻灯片放在网上,因为幻灯片列举的案例中有不少人物肖像,虽然拍摄时是得到允许的,但我觉得放在网上还是不妥,所以,整理了文字部份,提供给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从娃娃抓起,提高国民素质,培育创新文化
• 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然是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组成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 什么时候重视基础教育改革了,然后至少再经过15-20年,国民科学素质提高了,创新型国家恐怕才能真正建成。
国际经验和做法
美国
• 1月31日 布什宣布一项提高美国竞争力的行动计划(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以鼓励在所有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给我们国家的儿童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 在这项计划里,包括了三项具体的投资计划:
• 1, 在下一个十年里,将把对物理科学领域最关键的基础研究项目的投资增加一倍,例如像纳米技术、超导和替代能源研究。
• 2, 对研究和发展投入实行税收优惠,以鼓励更多的私有部门参与技术革新。
• 3,鼓励儿童学习更多的数学和科学,并且要保证这些课程真正足以能与其他国家竞争。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行动计划”中,我们已经在低年级的教育中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今晚,我建议要培训七万名高中教师,以带领数学和科学革新的课程,增加三万名数学和科学的教师,和及早地帮助数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我们能保证美国的儿童在他们的生活中获得成功,他们将确保美国在世界上获得成功。•布什建议在2007年为第三项儿童的数学和科学教育增加五亿六千万美元($
• 美国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加强科学研究能力而设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一开始,就把支持学校科学教育的研究作为它的主要任务之一。
• 1957年,前苏联载人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美国。美国感到在科学领域落后之际,首先想到的是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改革,并认为最重要的投资应该是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从小培养起来的新一代,更为有希望,也更为重要。美国的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起;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逐渐成熟。1983年感到和日本相比竞争力下降,发表“A Nation at Risk” 报告,接着是几任总统的教育改革计划George H.W. Bush's "America 2000," Bill Clinton's "Goals 2000," and George W. Bush's "No Child Left Behind“,1985年AAAS公布了2061计划
• 1995年美国颁布了它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 2007年全美将进行学生科学素质的评估,现在正在研究如何评估和向高中扩展,向5岁以下的幼儿阶段扩展;向技术教育扩展;向社会情绪能力培养扩展。
的投资,很大部分要用于教师
英国在1988年决定科学课作为小学的核心课程,现已建立了科学教育的国家网络
例如York的国家科学教育中心
• 下设9个区域中心
• 负责提供所有的科学教育课程,从幼儿园到成人教育;
• 面对不同的对象:教师,技术员,技术辅助人员
法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的进展
统计数据
• 初等教育
– 61 000小学
– 350 000 班级
– 3 - 6岁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比例 99.5%
– 6 – 11岁儿童进入小学的比例 100 %
– 初等教育中的教师
– 同一位教师教所有的课
– 自1991年开始招收的教师是高中以后接受过五年高等教育的
75 % 主科是文学, 80 % 是妇女•
进展情况
1995 – 1996
–344 班级进行La main à la pâte(探究是科学教育)实验
•2000
–实验班级扩大到5 000个班级 classes
–教育部正式公布计划要求全部350 000班级进行科学教育改革,成立执行此项计划的国家委员会,并对教师培训提供财政支持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and national plan management committees )
•2002
–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国家课程计划New national Curriculum
–7 % 的在职教师进行了专门的科学教育方面的培训2003- 2004
•2003- 2004
–教育部发布了教师培训的指导书 (guide for teacher train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4-2005
–25 % 的教师已能够进行科学教育,他们大部分能用好的教育方法
–在职培训的量减少了 3%
国际科学家的联合行动
在幼儿园和小学里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改革是在世纪之交,国际上一些科学家主动采取的联合行动。这场改革的兴起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科学家们本着对未来的责任感,根据自己的科学实践,提出并亲自和教育界一起合作实践着这项改革。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Leon Lederman提出了“Hands On”(Hands 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on science)的学习模式。1995年,由法国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Georges Charpak将其引入法国并进一步发展,称为 “
国际科盟成立科学能力建设委员会CCBS OF ICSU (1994-)
•国际科学院联合组织2003年12月在墨西哥发表了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共同推动儿童科学教育的联合声明
69个科学院在声明上签名。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代表中国科学院在联合宣言上签了名
国际上二十多个国家开展了探究式科学教育
欧盟启动了12个国家的联合项目
科学的发展与变化
• 现代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始于伽利略
• 1995年世界科学大会确认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 2005年10月世界科盟(ICSU)29届大会在苏州召开,提出了科学的分类:
• 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生物科学
科学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Science is part of society
1,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全球流动,对科学普及提出了新的挑战
2,科学知识产生过程和产生者的变化,导致对科学纯洁性的忧虑
3,创新的速度和规模发生变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4,全球化形势下科学和技术管理方式的变化,对专家的责任心和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5,由于科学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科学家需要改变工作内容和风格
科学家的共识
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巨大潜力,但是,儿童也会形成一些对科学概念的错误理解。对5-12岁的儿童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发展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儿童情绪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它既让儿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经历,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从娃娃抓起,提高国民素质,培育创新文化
•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在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包括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态度,思维方式,包括价值取向。科学文化中核心的精神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这是我们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具有的。
人是如何学习的?
人是如何创新的?
• The way of intuition, which is helped by a feeling for the order behind the appearance
• 对表面现象之后隐藏的规律的感觉使我们产生直觉.
• -----爱因斯坦
创新源于激情驱动下产生的灵感
• 创新指对新规律的发现;新知识的产生,对人类知识和艺术宝库的新贡献;以及重大的知识运用的革新.
• 创新是需要激情的,无论科学上的创新,还是在艺术上的创新都一样。这种激情来自于对人民、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出自于对真理的追求,对完美的追求。这样的例子在科学史上、艺术史上是很多的。在感情的急剧激荡时,会产生出创新的火花。总是在百思不得其解,如痴如醉追求之中,才能得到忽然醒悟。中国有句古话“急中生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直觉(intuition)
• 灵感是一种直觉。直觉是一种复杂的判断和偏好,它是快速的意会,而又无法解释如何获得意会时的关键。直觉并不等同于灵感,幼儿也有直觉。直觉在决策和创新方面是不可少的,但是也会带来错觉。
• 和直觉相联系的灵感和我们一般所说的深思熟虑的推理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竞争的。缺乏推理,我们的直觉可能会无法控制地把我们推向情感混沌的漩涡;而缺乏直觉,我们可能会无法成功地去解决某些复杂的社会的动态问题、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创新、道德方面的选择以及经济上的决策问题等。
灵感
• 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这个定义还是比较全面的。灵感提供的是思路,而不是细节;是思想的飞跃,而不是重现;它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不是冷静地,逐步地通过逻辑推理而产生的,而是突然浮现的直觉思维。这种灵感是在各个领域创新活动中出现的具有相似规律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能够成功,情商起决定性作用
——王选
• 我在想,怎样才能确切表达出我一生的主题。我的结论是,有一个词可以最恰当的表述,那就是“激情”。热情是主宰和激励我一切才能的力量,如果没有激情,生命会显得苍白和凄凉.
------剧作家尼尔.西蒙
• 激情一直是我生活的核心。无论你们是从事商业、从事科学还是法律、宗教或教育;无论你们是绝顶聪明,还是和我们常人一样智质平平;无论你们是高矮胖瘦,还是贫富悬殊,你们是怎样的人并不重要,如果你希望生活得有成就感,希望生活的充实,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激情”
• ------口可乐公司总裁唐纳德.基奥。
•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具有的情绪能力,而不是他们的IQ,是他们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的最好预示,但是,目前正规的教育和大部分的家长们,强调的是认知能力,忽略了情绪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摘自 OECD—CERI 第一次会议纪要
•
•也许是人的情绪能力决定了人的一生是否成功和愉快,而智力和机遇造就了人成功的领域和成就。
情绪能力( Emotion Competency).
•-----正确的估价自己:能觉察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感情。
•-----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其适当、分析它的起因、找到办法来处理自己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等情绪。
•-----激励自己:能克服自己的自满和迟疑、调动自己的情绪去达到某一个目的、能较持久地保持这种动力。
•-----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欣赏不同人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和感情。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掌握别人的情绪、社会能力和社会技巧
举例:脑的记忆系统
5-20岁脑的发育
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进展告诉我们:
专家们所以能较好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是因为在他们的脑中建立了一些概念和模型
• 概念是建构儿童认知的基石
• 幼儿已经有能力建立一些认知结构
• 建立这些概念和认知结构需要从儿童原有的概念出发(儿童往往会具有一些错误的概念),通过“做中学(动手、动脑)”来进行
在21世纪最重要的智力是能够综合知识的智力 –加德勒
• 从起点论述综合
• 定义和举例
• 综合的模式
• 综合的策略
• 综合的特点
• 导致错误的综合
• 对教育的建议
• 未来的展望
• 知识综合——在全球化社会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的基础教育能够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吗?
杨振宁 先生对中美教育的比较
探究式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实例对比)
加拿大教案-1:幼儿园《设计和制作玩具船》
加拿大教案-2:小学《设计和制作电动汽车》
美国高中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
建立在教育上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Intel大奖赛上的对比)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00年11月,在中国教育部、国际科学联盟CCBS - ICSU和UNESCO中国秘书处和中国地区办事处的联合主持下,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教育家、政府官员和教师汇聚北京对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进行研讨。
“做中学”简介
2001年,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了这项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在中国开展,取名“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和教育(Hands 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此举对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做中学”的基本原则
•1.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不论他(她)是男孩还是女孩、有无残疾、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不
论他 (她)是什么民族、住在什么地区,都应平等地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我们尤其要关注
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
学习。
• 2.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 3.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
• 4.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
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
力。
• 5.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 6.采用激励性评价。
我们的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
上有新的发展。
我们不仅要注重孩子们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探究的过程。我们要关注孩子们是否在
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更要关注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
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
• 7.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进行科学教育。
• 8.充分动员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
• 9.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络增进国内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汉博网
• 网站: www.handsbrain.com
2001-2002在四个城市的试点
上海南京西路幼儿园:《怎样让果汁快点冷下来》
北京市第五幼儿院案例:《观察蚂蚁吃什么》
北京市第五幼儿园案例:《空气和风》
2003-2004年的探索和反思
• 1,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研究队伍
• 2,我们需要发展教师培训教材和培训教师和培训者
• 3,小学科学教育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困惑
• 4,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 我们认识到:教育改革不易,科学教育改革更难,在中国进行这样的改革更是一种挑战。
进行一项教育改革需要的环节
中国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教育改革
• 从理念到实证研究
科学的第一原则:引出有价值的、能用实证方法来进行研究的问题
科学的第二原则:把研究与有关的理论相联系
科学的第三原则:使用能够直接对问题进行调研的方法
科学的第四原则:提供一个连贯的、明晰的推理过程
科学的第五原则: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
科学的第六原则:公开研究情况,以便鼓励专业界的审查的批评
• 问题不在于差距,而在于觉醒
在科学和社会之间,在科学家和教师之间建立桥梁-神经教育学的发展
• 经合组织从1999年开始设立“脑与学习”的国际研究网络<OECD “Brain and Learning” projects>
• 2003年国际心智、脑与教育(MBE,Mind. Brain and Education)学会成立
• 2002年开始哈佛大学设立MBE学位
• 在英国、中国、日本、南韩、阿根廷和德国都建立相应的MBE方面的研究所和学位
•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专门的项目,以在美国建立若干个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于2002年6月正式成立
•特点:
1, 跨学科的新学科----学习科学,文理交叉。
2, 不仅关心学生智力的成长,还特别关心学生情绪能力的培养。
3, 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进行探索----《做中学》项目
4, 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有限的基础研究
5, 运用信息技术。
6. 整合资源,努力开展国际合作。
教育在为我们的学生、家庭、民族和世界准备未来,教育要为未来负责
发布于2006年04月09日 12:10 | 评论数(7) 阅读数(9493)
上一篇:在GE项目说明会上报告的提纲
评论
一方面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一方面我们又取消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上学习是公平的吗?下面有关选择学校的译文可以参考一下。
《从乔治娜的入学难题谈起》
2006年4月24日 星期一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
住在伦敦东部的哈克尼区(Hackney)真是不幸。我们邻居的女儿(我们姑且叫她“乔治娜”吧)刚刚失去了当地综合中学的入学资格。这是一所崭新的学校,资金充沛,师资雄厚,由理查德·罗杰斯爵士(Sir Richard Rogers)设计,River Café和明星厨师杰米·奥利弗(Jamie Oliver)的有机菜园负责提供餐饮。这所学校距离乔治娜她们家走路只需要5分钟,而且乔治娜也是她班上最聪明的女生,不过,她的运气不太好。由于每个名额有8个申请人,在精心设计的分层抽签中,她没有被抽中。设计这种抽签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在各个能力层次和居住地段的申请学生中分配入学资格。现在怎么办呢?如果乔治娜的父母不采取点措施,乔治娜就不得不坐车穿过伦敦,到一所没人愿去的学校上学。至于这所学校好不好,那是明摆着的。不过,她的父母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也许会迁至通勤人士聚居的郊区,不过更可能的是将房子再次抵押出去,供她读私立学校。对两位都在市内某慈善团体工作、薪水不高的家长而言,这两个选择都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其它的选择更糟糕。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中产阶级难题,但是,我们应该反思,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从国家加强“混合能力教育”(mixed-ability schooling)的努力中得到什么教训。这种精心的抽签似乎提高了这所一流学校的包容性,但却无法防止其它学校出现隔离。其中的教训就是:免费提供一所足够好的学校,你自然可以随意选择招收各种学生,但是,如果提供一所差学校,你无法阻止家长们想办法逃走。热心于混合能力教育的人也许要强调,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来防止这种分层。他们坚决认为,聪明孩子应该跟笨孩子一起上学,有钱人家的孩子应该跟穷人家的孩子一起上学。仿佛只要孩子们不满16岁,就完全可以把他们当作一个乌托邦游戏的试验品。为什么不摒弃这种既压制需求、又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社会工程学”努力,让家长们把孩子送到他们选择的学校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公立学校都出售给特易购超市(Tesco)或维珍集团(Virgin),然后把钱给家长们,用以支付孩子的学费。招到学生的学校将会得到这些教育资金,招不到学生的学校则拿不到钱。当地的优秀学校将需要扩充规模,开设新的分校,而附近遭人讨厌的学校,则会由于破产这种既传统又有效的方式自然淘汰。对于让家长选择学校的问题,一个很大的反对理由就是认为贫穷的家长不能明智地选择,或者是不太在意进行这种选择。但近年美国的研究显示,这是一种特别阴毒的偏见。美国的家长有权为孩子选择特定的小学老师,而且他们的要求几乎总能得到满足。因而,经济学家布赖恩·雅各布(Brian Jacobs)和拉尔斯·莱弗格伦(Lars Lefgren)将这些要求与学校校长的评估进行了比较。结果会让某些人吃惊:比较富有的家长选择擅于让学生感到快乐的教师,而比较贫穷的家长选择有能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师。贫穷家庭不但不会对教学质量漠不关心,反而对之相当渴求。即使是英国《金融时报》最开明的读者,或许也会对一个完全私有化的学校体系感到惊恐,不过经济学家总是喜欢问:“惊恐,与什么相比?”乔治娜的家长将选择学校,花钱。可惜这些钱和乔治娜都不会去当地学校。
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我觉得国民最重要的是两点,一点是科学素养,另一个是人格素养。
科学素养应该说包括诸多的科学知识、技能,而且不仅仅是说理科的科技,还包括文科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等知识和技能,而且兴趣和技能我觉得更重要。知识可以后天学到、查到,但是兴趣和技能就要从小培养了。
人格素养包括很多,人格的完善最重要,应该让孩子体验、了解各方面的事情,有一个健全的、稳定的心理。
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是世界共存的,比如说“啃老”,学生语言能力的下降等。国外也有这些问题,我们主要是人口基数太庞大,导致自然资源和人力(人才)资源严重不足。100块在国外是2个人分,在我们这里就是10个人分。1个教师面对50个学生,只能考试,看看分数了,否则的话绝对忙不过来。
只能靠时间和我们的信念坚持了,熬过去,逐步降低人口数字,拉平各地的经济差距
深有同感并全力支持上面这位老师的呼吁。
韦老师:
您好!
我是上海的一名从事幼教的工作者. 很高兴在这个偶然的点击中,得到了与您如此近距离的接触. 我非常认同您对科学教育必须从基础的娃娃开始抓起的观点. 作为一个对幼儿科教一直抱着热诚之心的工作者来说,最让人痛心的是,幼儿的本能的创造力和对事物变化的好奇心,由于无法得到及时地引导和重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把这种天性给磨灭了......
幼儿园孩子的认知特点,正是切合了"Learning by Doing" 这个主题,所以,我呼吁幼教界的同行:本着对幼教的责任感,对未来的责任感,请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发挥他们各自的天性和创造.
韦老师:
您好!
我是广东一高校的老师,从事教育技术方面的工作,我的泡泡号码是gztfy@163.com,可以把我加为好友吗,希望在合适的时间能得到您的指导。谢谢!
网友-云,
我接触探究式科学教育始于1994年,2001年决意把它介绍到中国。我被一些突发事件所震惊却是还要早,在1985或是1986年,我纪不准确了,那时我正在美国访问,发生了北大留美学生枪杀导师的事件,我就开始感到我们的教育有缺失。怎么解决?靠说教是不行的,要靠从小的教育,这也是我热衷于“做中学”科学教育,热衷于强调在“做中学”中培养儿童情绪能力的原因。
我大部分时间在北京,运行QQ还有困难,只有一个对学生的POPO。
韦老师:您好!
看了您的博客,有些冒昧的话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写出来。
科学强国,一直以来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现在听了很多真实的故事,让我对这样的想法产生了一丝的疑惑:教育强国真的就只是指科学强国吗?
今天又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几个学生,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13岁,仅仅为了证明自己敢杀人,就在大街上随便找了一个同龄的过路人杀了!
所有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也无法忘记死者的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他们为什么要杀他啊???”
未成年人犯罪的越来越多,这个是最让我震憾的。是的,他们为什么要杀他啊!为什么我们的教育竟会沦落到这样悲哀的地步?在教育里,究竟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韦老师,希望您不会觉得我冒昧。我今天实在是太震惊了。
顺便再提个小小的建议:韦老师,您为什么不建一个QQ群呢?毕竟在博客里的沟通不是实时互动的。呵呵,如果您申请了QQ号、决定建群了,能加我吗?我的QQ号是360822093。
发表评论 登录